
工业链轮 12B 的加工通常包括以下多个步骤:
原材料准备
选择合适的材料,如优良碳钢(如 45 钢)、合金钢(如 20CrMnTi)或不锈钢等,需根据链轮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强度、性能和加工性能。
采购的钢材一般为圆钢,其直径需根据链轮的尺寸规格进行选择,确认有足够的材料用于加工。原材料需进行检验,包括硬度、化学成分等指标的检测,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锻造
将圆钢加热至合适的锻造温度范围,对于碳钢通常在 1050 - 1100℃左右。
使用锻造设备,如空气锤、摩擦压力机等,通过多次镦粗、拔长等工序,实际效果为主材料的内部组织,使其更加致密均匀,提高链轮的综合性能。
锻造出链轮的大致形状,包括轮毂、轮缘和初步的齿形轮廓,为后续的加工留确定的加工余量,一般单边余量在 5 - 10mm 左右。
机械加工
车削加工:先将锻造后的毛坯装夹在车床卡盘上,车削外圆、端面,保护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。然后车内孔,使内孔尺寸符合设计要求,通常内孔的尺寸公差控制在 ±0.05mm 以内。接着车削轮毂部分的台阶和倒角,为后续的装配做准备。
铣削加工:采用铣床和一对一的链轮铣刀来加工齿形。根据链轮的齿数和节距,通过分度头准确分度,依次铣出每个齿槽。铣削时要控制好铣削尺度和进给量,以保护齿形的精度。一般齿形的轮廓度误差控制在 ±0.08mm 以内。
钻孔加工:根据链轮的安装孔位置要求,在钻床上进行钻孔加工。确认钻孔的位置精度,孔距误差控制在 ±0.1mm 以内,以保护链轮安装的准确性。
热处理
淬火:对加工后的链轮进行淬火处理,以提高齿面的硬度和性能。例如,对于 45 钢材质的链轮,可采用油淬的方式,淬火温度一般在 820 - 840℃,保温时间根据链轮的尺寸和厚度确定,通常为 30 - 60 分钟。淬火后齿面硬度可达到 HRC45 - 50。
回火:淬火后的链轮需进行回火处理,以取消淬火应力,提较较高韧性。回火温度通常在 180 - 200℃,保温时间为 1 - 2 小时。回火后链轮的综合性能深受实际效果为主,既能保护齿面的硬度和性能,又能防止链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脆性断裂。
表面处理
为了提高链轮的耐腐蚀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性和性能,可对其进行表面处理。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镀锌、镀硬铬、发黑等。
镀锌处理可在链轮表面形成一层锌层,起到良好的防腐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作用,锌层厚度一般在 8 - 12μm。镀硬铬处理能提高链轮齿面的硬度和性能,铬层厚度通常在 0.02 - 0.05mm。发黑处理则是在链轮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氧化膜,既能防腐(以实际报告为主)(以实际报告为主)又能起到确定的装饰作用。
质量检验
外观检查:主要检查链轮的表面是否有裂纹、砂眼、气孔等缺陷,齿面是否光滑,有无刀痕、磕碰等损伤。
尺寸精度测量:使用量具,如卡尺、千分尺、齿厚卡尺等,测量链轮的各项尺寸,包括外径、内径、齿厚、节距等,确认尺寸偏差在设计要求的公差范围内。例如,节距的公差控制在 ±0.05mm 以内,齿厚公差控制在 ±0.1mm 以内。
齿形精度检测:采用齿形测量仪等专注设备,检测齿形的轮廓度、齿向误差等指标,保护齿形精度符合标准要求。一般齿向误差控制在 ±0.05mm 以内。
硬度检测:使用硬度计对链轮的齿面、轮毂等部位进行硬度测试,检查硬度是否符合热处理后的要求。
装配与包装
将加工好并检验合格的链轮与轴、键等零部件进行装配,确认装配间隙符合要求,链轮安装牢固,转动灵活。
装配完成后,对链轮进行清洁处理